2009吳哥窟之旅005--Bakong 巴孔寺
天氣真是熱,逛完了神牛寺,大夥兒先到巴孔寺前喝椰子汁,現剝椰子一顆0.5美金,順便用湯匙把椰肉挖出來吃,真是消暑啊
Bakong寺歷經闍耶跋摩三世先以磚砌初建,再由因陀羅跋摩一世以砂岩續建,於西元881年完工並供奉濕婆神的象徵林甘Lingan,再由耶穌跋摩二世建立中央主塔
歷任國王都稱呼是因陀羅跋摩 蘇利耶拔摩 耶穌跋摩, 跋摩即保護者,而因陀羅是印度教的眾神之首,也是雷神 戰神,在佛教而言就是帝釋天, 蘇利耶是印度教的太陽神,至於耶穌,在現在是基督教的救世主,但與印度教有何關聯?尚待研究,或許是同音不同意吧
Bakong 是已知第一座用須彌山概念建出來的寺廟,亦即海洋包圍的土地由人類居住,而土地上高聳的須彌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也是印度教山廟建築的基礎型態之一,示意圖如下:
我在前一篇說到的Lolei寺與神牛寺都是將主塔建於地面上,但這巴孔寺卻是由五層基座疊高而起,主塔當然就建在第五層的平台上
\
可能看一下巴孔寺的平面圖, 能更清楚其整體結構
巴孔寺乍看之下非常高聳,要走到第五層也須花一點力氣,不過,吳哥古蹟裡比巴孔寺高聳難爬的比比皆是
上台階前有幾位學生在募款,簡單的紙張的說明他們是孤兒學校的學生, 看到學生,小學山羊老師的責任感又激發起來了,所以山羊老師趕緊上前關心小朋友:
接著學生們就合唱了一首歌,仔細聆聽竟然是: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那裡找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 夢裡也會笑
唉 真是讓人心酸的歌啊,孤兒心中最懷念的親人應該是媽媽吧,
請看影音檔,記得打開音響聽聽她們唱的歌,她們唱的節奏比較快,若聽不清楚請再聽一遍吧
這幾位小朋友募款之餘,還不忘帶著功課.,有一位小朋友的素描是她記憶中的親娘嗎?
下圖是生物老師與大象合照,個頭不很高的冠瑜照起相來還是比大象高
下圖的美眉在用素描本紀錄她的旅程見聞,聽說要出書了?想預訂的網友可以在此留言,打65折哦
下圖是麗雯,人美,隨便擺擺"波士"都搶境
下圖箭頭所指是進入寺廟的東方入口
在吳哥窟經常可以看到守護獸
下圖的大象,可以看出來是以三塊大石塊砌成,再雕刻成象,但仔細一瞧,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黏合劑,但要如何將三塊石塊緊密結合?
根據林哥之前的解說,應該是如下圖,先把下面的石塊擺定位,鑿好簡單的胚形後,再把中間胚形石塊擺在下面那一塊石塊上,用人力向左右摩擦下面石塊,直到完全契合為止,最上面石塊亦比照辦理,當三大塊胚形石塊都契合後再雕刻成形,看看這大象雕得多美,連繩子與裝飾都雕得美輪美奐
下圖是主塔
下圖左邊是在基座四周的八座用磚砌的塔
(下一篇 巴肯山看夕陽 待續)
標籤: 吳哥窟我來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