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O型聖稜線03--素密達山屋--品田山--新達山屋


2008.11.03上圖是素密達山屋,也有人稱作雲卡達山屋,昨晚與我們同住一山屋的有3位英國人,其中一位現於台南工作,另兩位是在越南工作來台灣爬山的,他們認為台灣的山很美,走完O聖要繼續去走南湖大山,真羨慕啊


這3位英國人帶著訝異的表情問我們,為何每人都有一套爐具,各煮各的糧草?不一起開伙?


有夥伴跟他們解釋:


1.自己衡量自己的體力與餐飲習慣,精準的控制自己的糧草,除了預備糧之外,不會多帶,也不會少帶.


2.可以減少因炊煮產生的廚餘或垃圾,並自己把自己製造出來的廚餘與垃圾帶下山


3.個人開伙可以節省時間,也不必遷就別人的餐飲習慣


英國人一聽,恍然大悟,或許他們下回上山就是各自準備糧草了


下圖是夥伴在炊煮早餐,今早要吃飽一點才有體力爬素密達斷崖與品田斷崖

清早,紅番等幾位夥伴去山屋附近的穆特勒布山(3626m)拍日出,早上8點準時出發,因為素密達斷崖離素密達山屋不遠,所以大夥兒就先用扁帶把攀登確保的繩結打好,如下圖,圖左上有一鉤環,要攀登時就把確保繩勾環與身上打的繩結(如下圖橘色之扁帶)做好連結,就可以開始攀登了



下面的影音檔是鄭教官講解如何打好確保的繩結,講解非常詳盡,讓夥伴受益良多




到達素密達斷崖,一共分兩段,下圖是第一段,先上攀約5公尺,


有經驗的夥伴分別在下方幫要攀登的夥伴檢查繩結與鉤環,也有夥伴在上方做確保


下圖是素密達斷崖的第二段,先往上約2.5公尺,再右移,再上攀,


下圖是在素密達山看近方位的穆特勒布山(3626m)


來到素密達山(3517m)當然要照一張相片囉,圖左是棻美


過了素密達斷崖之後就是在裸岩與稜線上行走,上上下下,這一段路真是難走,下坡因為裸岩與碎石走不快,上坡更是氣喘如牛,終於來到品田斷崖了,品田斷崖有三段,下圖是第一段,有夥伴先 架好繩索可以借力,還算好攀登,雖然沒有做繩索確保,但有黑熊在下方與紅番在上方提醒注意安全,


而在等待攀登的過程.有經驗的夥伴們已經先去第二段斷崖與第三段斷崖做好繩索確保的先期準備事項,分別是阿光 阿達 恰恰到第二段 ,而明慶兄到第三段,真感激他們


下圖是品田斷崖第二段,因為有兩階的高度比較高,如下圖箭頭所示, 腿不長的夥伴會比較困難,所以,先把背包吊上去,徒手攀登








恰恰在中段幫忙指導攀登的夥伴


上中下段均由有經驗的夥伴或指導或確保



以下是鄭教官攀登要領講解,由紅番示範攀登,紅番於攀登途中,視確保繩鬆緊狀況適時的呼叫上方做確保的夥伴收繩給繩


如下之影音檔 



下圖右側攀登者是政峰,左側好像是阿娟


下圖是在斷崖上方做確保的黑熊與阿光,他們先將自己以繩索做好本身的確保


下圖攀登上來的是昶如大姊


圓柏的生命力真是堅強啊


下圖是品田斷崖的第三段,大約5公尺高,由明慶兄在上方做確保







過了第三段斷崖後,再向上走約5分鐘,15:40分到達品田山(3524m)


下圖是蟀哥在民國69年登品田山的照片,鴨舌帽+牛仔褲+舖棉薄外套,怎一個"蟀"字了得  哈哈哈



下圖是木榮公子 ,雪山山脈名人有北紅番 南木榮之譽




昶如大姊也上到品田山了


阿達也來了,這年輕人走山路比走平地還要快


兩位蟀哥合照


在品田山頂休息一陣子之後,就往新達山屋前行,先是下一小段後,再來就是品田前峰斷崖,也有人稱是品田東鞍斷崖,看起來蠻陡的,但不難走,有山友在此結繩未拆,造福後來者




走過品田東鞍斷崖後就是輕鬆的箭竹林了,一路緩下坡,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哥倆好隨侍在側


下圖,看到短箭竹林,表示新達山屋快要到了




17:15分到新達山屋,黑熊在屋側取水,驚覺水桶已空,而水龍頭未關緊,或許是前面的登山客忘了關緊水龍頭,黑熊把熊掌踩進水桶內,在最底層處滔出一些水,供大家使用,不管這水是不是有熊掌的味道,反正大家還是拿來炊煮,只是,沙子多了一些


新達山屋有太陽能照明,晚上大家就在鄭教官的主持下,每位夥伴都講了一些此次O聖的感想,也真要感謝幾位有經驗的夥伴,如鄭教官 明慶兄 黑熊 阿光 紅番 恰恰 阿達...等,他們都身先士卒的到前頭去架好繩索以確保大夥兒能安全通過斷崖與困難地形,明天大部分都是下坡路了,上山容易下山難,早一點休息吧(待續)


 


 


 


標籤:

6 個意見:

2008年11月15日 上午8:43 , Anonymous N 提到...

吳哥是自己組團上山的嗎?
我倒是來美國才看到每人都是自己背帳篷炊具耶~ 在台灣(不過那是學生時代了)都是公帳公糧

 
2008年11月15日 晚上10:38 , Anonymous macgirl 提到...

好驚險的攀爬哦....
正緊張著看..看到
年輕時的吳哥...  好可愛的裝扮...
厲害耶,爬這樣的山...真的很美!

 
2008年11月17日 下午3:17 , Anonymous 吳哥 提到...

不是自己組團上山的,是團隊的年度登山訓練課程,自由參加的
一般登山客都是採團伙方式,但團伙不易控制數量,主辦者怕吃不夠,都會準備超量的食物,造成大量廚餘,有良心的就把廚餘背下山處理,沒道德沒良心的就把廚餘亂丟在山裡,造成生態浩劫,所以山莊附近經常有黃鼠狼 台灣獼猴 或酒紅朱雀在吃人類的垃圾與廚餘,久而久之,.這些動物的習性都變了,變成依靠人類而生活,忘了其本身的覓食本領
我們這些夥伴上山,各有一套鍋爐,各自準備自己的糧食,因為我們心目中的登山守則第一條是:處理自己的糧食與廚餘垃圾,
所以,建議N 若以後上山,儘可能自己準備糧食與鍋爐 ,

 
2008年11月17日 下午3:19 , Anonymous 吳哥 提到...

年輕真好,以前年輕體力好,現在體力差多囉,
台灣山景真的很美 有空多去爬山吧

 
2008年11月18日 凌晨1:56 , Anonymous 阿娟 提到...

看到山屋前鄭教官努力的煮早餐的畫面,今天是重頭戲。也想起山上水喝太少,今天自己的嘴唇也開始裂了,但是當早還是努力的把乾乾的麥片+葡萄乾+阿華田+...吃喝一番補充能量,變成一圈薑餅人似的褐色乾燥嘴,因為...今天要過素密達和品斷。
第一段素密達,一抬頭自己就撞斷了眼鏡的一隻腳,剩半圈螺圈掛著(竟然也撐到了下山,真是隻好眼鏡);過第二段,紅番奉獻了他的手把短腿的我撐上第一階,十分感恩也十分抱歉!平安上到素密達山頂,從這裡看穆特勒布是百分百的臨場感,此生難忘。
接著品斷,恰恰又奉獻了他的膝蓋造福短腿者,十分失禮!感謝此次的鄭教官和諸位確保,明慶兄、恰恰、阿光、黑熊、紅番、瑋達,以及為我們牽引背包的彥彬、育賢和柏廷。如果說走聖稜線是幸福的,您們的辛勞真是讓此行的幸福達到最高點!有完整的確保,何其經典,何其珍惜。
看到木榮公子的笑容,記得~我在等您喔...等您......的吊帶。爬上去趕快拆下來換我用喔。看到品田山頂兩位蟀哥的合影,偷偷報您一個路透社消息,據傳說中,木榮公子也曾有一張雪東山頂啪哩啪哩蟀到不行(現代眼光~很厶ㄨㄥˊ)的照片,改天二位不妨交流一下。
走過這麼美的稜線,又有溫柔的草坡撫慰疲累的身軀,再加上熊掌在寒水缸裡撈起的水,想必大家一定都很滿足的入夢囉。

 
2008年11月18日 晚上7:12 , Anonymous 吳哥 提到...

聽說攀登聖母峰的隊伍中,要看出誰最有可能登頂,看他的餐飲就知曉了,能吃能笑能活動就是有體力登頂 而食不下嚥的 胃口差的,就是體力已經不行了 所以上山能吃就是福啦
真是要感激許多夥伴無私的幫忙,幾個斷崖才能平安通過,雖然通過斷崖的時間拉長,等攀登的過程又冷又累,但能全體平安完成訓練就是一種團隊默契的最佳表現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