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 星期五

保生文化祭--台北保安宮看建築--正殿與護院之裝飾篇

保安宮建築有一些特色(根據去年保生文化祭聽李乾朗教授之古蹟導覽時作的筆記,李教授是建築泰斗,著作等身,對古蹟建築有興趣者,大概都看過他的書吧)

1.台灣罕見的木結構技巧 ,不做藻井,純以表現

2.大量使用螭龍柱,龍的數量達百隻以上

3.瓜筒巨大,用料足,瓜腳伸長

4.採左右對場做法,讓雙方師傅在輸人不輸陣的狀態下,發揮功力至極致

5.大正七年重修徵對聯,名家輩出

6.集名匠師之大成

    大木--陳應彬 郭培 吳海同

    小木--陳應彬 郭培 吳海同  楊秀興

    彩畫-- 張長春  潘麗水(父)  潘岳雄(子)

    交趾陶 -- 洪坤福  蘇宗覃(叔)   蘇陽水(侄) 

    土水 -- 葉榮中  石中取

當時匠師的工錢,一天大約5角至1元(好大的幣值)


斗 - 方型木塊       拱 -- 長形木條

斗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木結構,斗與拱合用時可以承接屋頂的重量,並將重量傳至梁柱

下兩圖是正殿的斗拱結構

正殿裡用4根柱子,走馬廊用20支柱子,皆用蓮花斗(金瓜斗)

正殿內東西兩側有洪坤福之"龍吟""虎嘯"交趾陶做品,非常傳神,惜因正殿平時不開放,不易照相,

洪坤福師承柯訊,擅長剪黏、泥塑與淋搪(交趾燒)技藝。強調人物造形首重神韻,次求技巧與精細,人,色彩大多為--胭脂紅 草綠 青藍 白 朱,其人物造型,手腳比例較身軀略長,武將雙手張揚向上,坐騎姿態自然,具寫實性

鯉魚躍龍門--龍的身體一半不見了,是被雲遮住了,

正殿配祀的36位官將,是泉州名匠許嚴作品.西元1829-1833年間雕塑,姿態萬千,非常傳神,也是照不到,只好用DV遠遠拍了一張(下圖)

東西護院的窗飾與交趾燒也很典雅(下圖)

古蹟建築真是漂亮,有空多去看看古蹟吧,下圖是西護院裡的蓮花童子,很古椎吧,保安宮建築介紹到此打住,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ㄜ


標籤:

保生文化祭--台北保安宮看建築--正殿與裝飾篇

從前殿'往正殿觀去,可見左右兩邊有鐘樓與鼓樓,但仔細一瞧,兩個建築外表相似,但柱子數量不同,鐘樓用16根柱子,鼓樓就用10根柱子,也是"對場"的做法

 在正殿上雕刻八仙大鬧東海的雕像,甲方把"鬧東海"三個字的字與字之間隙加大,等乙方要刻上字時發覺空間已不夠了,乾脆"八仙大"這三字不刻了,也是"對場"的結果,

正殿前的香爐鑄有雙童執戢(吉)懸磬(慶) , 喻"吉慶"

殿四周的圖畫為台南人畫師潘麗水所繪製,潘麗水出生於民國3年,其父潘春源為當時知名的民俗畫師,潘麗水早年隨父習畫,尤擅人物畫,二次大戰期間,宗教活動減少,較少建廟或重修,迫於生活壓力,曾從事畫電影看板,潘麗水於民國82年榮獲教育部民族藝師薪傳獎,成為台灣傳統彩繪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彩繪藝師,台南三分之二的廟畫皆出自其手,最出色的是門神,眼神銳利威嚴,傳聞竊賊宵小皆不敢與門神之眼神對視

保安宮的門神原為名匠張長春繪製,於民62年不知何故遭塗掉,後來經潘麗水重繪,但劉家正於民72年重描,並於民91年再重描


標籤:

2006年4月20日 星期四

保生文化祭--台北保安宮看建築--前殿與對場篇

台北保安宮為國家二級古蹟,喜歡古蹟建築的人有福了,4月23日10:00與14:00台北保安宮分別邀請李乾朗教授與保安宮文史工作會會長帶領大家做古蹟巡禮,教導民眾認識保安宮的建築格局與裝飾藝術,


先貼幾張圖讓大家領略古蹟之美 


先來看看前殿吧


保安宮創建於乾隆年間,有信史記載的是清嘉慶九年,並可由門前龍柱落款證實(如下圖)



下圖是嘉慶十四年雕塑,兩隻獅子皆為張嘴造型,有別於傳統閩南石獅,母獅是闔嘴的



前殿的螭龍窗戶造型也很漂亮,兩個窗子各有八條螭龍,方向不同,各用四隻蝙蝠圍繞,四蝠有"賜福"之意


龍生九子是古人的傳說,傳說龍生九子不成龍,九龍子性情各異,各有所好。九子就是霸下、螭吻、蒲牢、憲章、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第二子螭吻(蚩吻、鴟吻、鴟尾、嘲風),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


據說木工負責人之ㄧ的陳應彬曾說過保安宮螭龍造型甚多,有108種,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算看看



當初建廟時,找兩批工匠就東西兩邊分別建造,看哪一邊功力較高,這就是建築裡的"對場",從進龍門(背對廟,左青龍右白虎)的牆上石刻就可以看到兩方師傅的名字


大木匠師 --  陳應彬(東)  郭培(西)


土水匠師 -- 葉榮申(東)  石中取(西)


泥塑剪黏與交趾陶 -- 洪坤福(東)  陳大挺(西)



雙方各顯神通,誰也不願意被比下去,所以仔細看就可以看出"對場"結果,主建築當然依圖施工,但小細節就各顯本領,互別苗頭,甲方雕龍,乙方就刻鳳




 


更有刻上"好工不補接"假獅破真獅"字樣,挑釁意味十足





保安宮曾經數次修繕時,於大正七年(西元1918年)大重修時,特別徵對聯,下圖為對聯比賽第二名




(待續)


標籤: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保生文化祭--放火獅聯播

放火獅是踩街遶境隊伍回程後的重頭戲,施放火獅有除瘟疫,除瘴癘的作用,

八妹娘娘曾有報導過,請按我按我按我啦  

那一天我帶去的DV因未調成手動對焦,在強烈閃光下,故障了,幸好跟非哥去,以下的照片全是非哥提供的,順便幫非哥牽一下紅線,,他未婚,沒不良嗜好,五年級生,愛好攝影與旅行,他的作品在按非哥吧

這種祭典看了真讓人感動,那麼多人在烈日下,在細雨紛飛裡,無怨無悔的參與,讓傳統文化能延續下去,套句娘娘說過的話:

除了震憾還是只能說震憾,除了感動還是只能說感動,一切的辛苦都太值得.明年一定要再去.

千呼萬喚之下,火獅出現了,施放高空煙火的時候,工作人員忙著

堆積蜂炮,可以看到火獅下方那些一箱一箱的都是蜂炮,不過都是往上發射,所以很安全的


標籤:

2006年4月16日 星期日

保生文化祭(鐵拐渡鍾離)之頓悟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吐番撤兵,鍾離權仍不解夢中被滿門抄斬,是真?是幻?李鐵拐以拐擊鍾離權之首,鍾離權終於大悟,

命副將馮己率眾部返中原,

隨李鐵拐入山求道,終列仙班(全劇完)


標籤:

保生文化祭(鐵拐渡鍾離)之鐵拐開示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李鐵拐鍾離權開示,重點如下:

1.為昏君效忠率眾征戰,死傷慘重,是愚忠

2.梁翼計殺鍾離權全家,鍾離權卻害老虎全家,誰對時錯?

其開示的目的有二:(抄自八妹娘娘的留言)

1.梁翼害你家,你卻害老虎家,是非如何論定

2.老虎是吐蕃,雖兇悍卻不犯人類,大唐侵略吐蕃,吐蕃反擊是應該的

不過整個事件都是一場夢拉,誰變誰都一樣拉

...............

鍾離權大悟,醒來發覺此身仍在玉門關,且馮己與部眾仍健在 ,

遂與吐番元帥言和,吐番軍隊撤離玉門關

 


標籤:

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報馬仔)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報馬仔,按照現代人的說法是"好康道燒報"(台語),但在廟會遊行的陣頭裡,比較傳統的就會有報馬仔這號人物,會走在隊伍之前先向廟裡的神明報告陣頭要來了,讓廟裡主事者有所準備

更詳細的報馬仔解說,請參考:

 sunny的跟著媽祖去繞境--報馬仔


標籤: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宋江陣)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藝陣表演壓軸的是台東大學的宋江陣,宋江陣是以水滸故事為藍本的民間信仰,農耕閒時練武術練身體,並可保衛鄉土.

有關宋江陣的源流請參考http://www.nmm.ks.edu.tw/F1/SONG/source.html

看了小學生的舞龍 花鼓,在看到中學生的舞龍與鼓陣,再看了姨婆嬸娘的婆姐陣 花鼓陣,現在再看到大學生課餘練就的宋江陣,是不是有一種民俗文化也許不會失傳的慶幸呢?


標籤: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十二婆姐陣)2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十二婆姐陣的婆婆姐姐們,每人撐一把小傘,包著頭巾與帶著面具,扭著步伐,慢慢變化隊形,好像時間停止了,沒有人懷疑她們裝扮是否不合時宜,因為,從她們的隊形可以看出都是以保安宮為朝聖的方向,每一顆朝聖的心,那種虔誠是不容置疑的

標籤: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十二婆姐陣)1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學甲的十二婆姐陣,看起來有點逗趣,簡簡單單的動作與不繁複的變換隊形,卻是辛苦的利用閒暇訓練出來的,只是這種民俗藝陣的傳承會慢慢式微嗎?真有點憂心

標籤: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雲林花鼓陣)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扭腰,敲鑼,擊鼓,美麗的畫面一直留在我的腦海,天氣真的很熱,但她們穿著農村耕種時的服飾,不畏烈日的演出,藉著隊形的變換,傳遞對神明的敬畏,希望神明能保佑年年豐收

標籤: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踩高蹻)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踩高蹻除了注意重心之外,還能做出武術對打的動作,真令人佩服,但更讓我欽佩的是,那少年把踩高蹻的一隻高蹻拿掉,表演單腳高蹺從地上站起來的動作,贏得如雷的掌聲(演出:學甲高蹻團)


標籤:

2006年4月11日 星期二

保生文化祭--藝陣表演(圖片)

農曆3月14日的重頭戲有藝陣表演與踩街與放火獅,有關放火獅請看八妹聯播的 http://www.backpackers.com.tw/blog/post/197/4764

今年受邀參加藝陣表演的有好幾個單位,如台東大學宋江陣,學甲鎮高蹻陣,雲林花鼓陣,學甲12婆姐陣...等,真是精彩
最難能可貴的是一些民間團體如"學甲12婆姐陣"雲林花鼓陣".
都是街坊鄰居的婆婆媽媽們,利用時間研習民間藝陣,以免讓民俗文化失傳,天氣炎熱仍穿那麼厚的衣服與頭套,揮汗演出,每一身段,均不含糊,令人動容.充分顯現出敬天地尊鬼神的宗教誠信
先來圖片,等明後天再放影音片段


標籤:

2006年4月6日 星期四

與八妹聯播{北管}斬黃袍(三)計縛三千歲



















type='video/x-ms-wmv'
width='320' height='240'
autoStart='1' showControls='0'
AutoSize='0'
AnimationAtStart='1'
ClickToPlay='1'
EnableContextMenu='0'
EnablePositionControls='1'
EnableFullScreenControls='1'
ShowControls='1'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GotoBar='0'
ShowPositionControls='1'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


不管是平劇或北管裡,綁人都是用一條布條代表,等到押解途中或上刑場了,才帶上枷鎖

(劇情:韓龍遊街巧遇三千歲鄭恩,三千歲恐後宮迷亂皇帝趙匡胤,遂揍韓龍,韓龍返朝向皇帝哭訴,皇帝計縛鄭恩,押午門候斬)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