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文化祭--台北保安宮看建築--正殿與護院之裝飾篇
保安宮建築有一些特色(根據去年保生文化祭聽李乾朗教授之古蹟導覽時作的筆記,李教授是建築泰斗,著作等身,對古蹟建築有興趣者,大概都看過他的書吧)
1.台灣罕見的木結構技巧 ,不做藻井,純以斗拱樑柱表現
2.大量使用螭龍柱,龍的數量達百隻以上
3.瓜筒巨大,用料足,瓜腳伸長
4.採左右對場做法,讓雙方師傅在輸人不輸陣的狀態下,發揮功力至極致
5.大正七年重修徵對聯,名家輩出
6.集名匠師之大成
大木--陳應彬 郭培 吳海同
小木--陳應彬 郭培 吳海同 楊秀興
彩畫-- 張長春 潘麗水(父) 潘岳雄(子)
交趾陶 -- 洪坤福 蘇宗覃(叔) 蘇陽水(侄)
土水 -- 葉榮中 石中取
當時匠師的工錢,一天大約5角至1元(好大的幣值)
斗 - 方型木塊 拱 -- 長形木條
斗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木結構,斗與拱合用時可以承接屋頂的重量,並將重量傳至梁柱
下兩圖是正殿的斗拱結構
正殿裡用4根柱子,走馬廊用20支柱子,皆用蓮花斗(金瓜斗)
正殿內東西兩側有洪坤福之"龍吟""虎嘯"交趾陶做品,非常傳神,惜因正殿平時不開放,不易照相,
洪坤福師承柯訊,擅長剪黏、泥塑與淋搪(交趾燒)技藝。強調人物造形首重神韻,次求技巧與精細,人,色彩大多為--胭脂紅 草綠 青藍 白 朱,其人物造型,手腳比例較身軀略長,武將雙手張揚向上,坐騎姿態自然,具寫實性
鯉魚躍龍門--龍的身體一半不見了,是被雲遮住了,
正殿配祀的36位官將,是泉州名匠許嚴作品.西元1829-1833年間雕塑,姿態萬千,非常傳神,也是照不到,只好用DV遠遠拍了一張(下圖)
東西護院的窗飾與交趾燒也很典雅(下圖)
古蹟建築真是漂亮,有空多去看看古蹟吧,下圖是西護院裡的蓮花童子,很古椎吧,保安宮建築介紹到此打住,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ㄜ
標籤: 保生文化祭